顶部logo9
首页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师资队伍 | 学科建设 | 科研工作 | 本科教学 | 研究生培养 | 学生工作 | 党建工作 | 工会工作 | 实验室安全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榜样力量>>正文

毕业生风采|刘恩雨:恰到好处的付出与坚持

时间:[2024-04-25]  来源:

 

个人简介:

刘恩雨,机械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曾担任学习委员,黔行支教队2016级副队长。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政府奖学金等奖励,曾获华夏杯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电工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辽宁省互联网+大赛银奖等,先后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称号。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考入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




2020年考入大连理工大学。

我的初试成绩为政治78分,英语70分,数学101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101分,总分350分,排名:76,录取269人(前30%)

考研期间一直求助于知乎、百度贴吧,那些考研问题下面的回答我几乎是逐个看过来的。我理解如今考研党们的无助与迷茫,以及看到一条好的经验时的惊喜,因为我与你们并无差别,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哪怕仅帮到一位同学,我也会非常开心。

这篇文章是我对考研的认识和体会,其中的方法与理论,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前辈们的经验贴,在此无比感谢那些师兄师姐,因为来源太杂,我已经无法在此逐个地将原贴找到并感谢。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尽力去找到师兄师姐们,私信致谢。

我的本科仅是一所普通双非院校,至于脑子也谈不上什么聪明,我的初高中同学里,不乏有考上清北这种顶尖名校的,事实上我还一直为自己本科不够优秀而暗暗自卑。至于学习,本科期间只能说是按部就班, 既没在成绩上面格外的争强好胜之心,也从未对专业流露出特别的喜爱。介于我学习成绩还不错,这使我总是有些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也正因如此,我比绝大多数人都更恐惧失败。

不知大家是否有些意外,甚至是惊喜呢?但愿我的经历可以给你们带来一些安慰与鼓励。

 

一、考研总论

叔本华说人生来就被决定好了上下限,不管是加倍努力还是无限沉沦,总是在某种界限的范围之中。或许这种宿命论的说法看起来很玄,但我内心深处确实是赞同的。哪怕是考研成功这件事,反而更加深了我对这一点的认同。

当我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不由得注意到,从确定学校开始,那些深刻影响了我的事情当中,有许多源于被认为是纯乎偶然的环境因素。我没有妄自菲薄到否定自己所有的努力,但也不会自以为是到认为自己没有丝毫的侥幸。

可惜因为虚荣心的存在,没有谁能讲出自己考研全部真实的情况。考上的人要么会加倍地描写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以此淡化运气使然的成分,要么刻意强调自己并未花多大的力气以此来标榜自己的聪颖。我认为这是所有经验贴中很普遍的现象,但又无可厚非。至少在我看来,相比我是因为努力而考上研,更不如说是我比大多数人更加幸运。






虽然在这里说这些难免会让人丧气,一旦有关运气,好像人所能改变的事情就很少了。但我认为一个考研党应该早点认识这个事实,努力不一定成功,人生来就有上限。

考研途中难免会有失落、沉沦与自暴自弃,知道自身的局限性甚至命运的无奈,就没有什么是不可忍受得了。我希望你们能成为这样的人:不因为先例很少而退缩,也不无凭无据地认为自己能复制或成为先例。能心平气和地认识自己的现状并通过持续耕耘不断完善自己,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身上不断在积累着可以赖于制胜的凭仗。

因为根据我的经历,仅仅就考研来说,可能很难真正看到自己上限的,请坚定地相信这一点 ,并亲自去验证它。

送大家两段考研时一直激励我不断向前,不断迈出沉沦与失落的话,同时也是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





  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人类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而没有放下手中武器,还在继续斗争,继续向限度挑战的人并没有失败。人类本身也有自己的限度但是当人们一再把手伸到限度之外这个限度就一天一天地扩大了。人类在与限度的斗争中成长。

——王小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当你持续孤军奋战,如同只身一人航行在暴风雨的夜晚,只要坚持不懈终究可以跨越艰险。或许你会觉得凭借自己的力量获得了成功,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不可思议的是,你只有在忍耐孤独之后才看得见那些救援船。

不要变成一个自怜的人。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艰辛困苦、冷遇刁难,一旦成为牺牲品,一切就都结束了。自怜固然是一条轻松的逃避之路,但是什么都学不到,无论如何都赢不了,还会越来越孤独。

——松浦弥太郎《写给想哭的你》

 

1.考研院校的选择

我建议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不到万不得已,请不要以简单和难来作为主要标准,在自己的舒适区域外一点点去选择。当然,具体到个人,请务必认真考虑,因为考研在我看来就是饱含英雄主义的行为。每个人都是向着完全未知的方向不计后果的逆流而上,甚至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豪迈之举,也是屡见不鲜的。

我当时初定的目标为:华科(A+)、西交(A)、大工(A)这三所学校。初步确定学校范围以后,在学校的研究生网的公告,或者目标院校所在的学院网站,找到近三年的录取名单及分数,其中存在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权衡利弊和个人喜好,最终我选择了大工。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点,没有绝对高的分数,只有绝对高的名次。同专业下,某些院校专业课简单并且给分相对宽容,它的分数线会虚高。相反可能一些顶尖的院校,其试卷本身较难,存在压分现象导致分数线反而看着很低。对于理工科同学,我建议可以将数学成绩作为参照,来评估专业课难度,这样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更准确一些。

2.经验方法的适用性

作为一个考研党,在孤立无援的前提下,我们只得求助于考上的学长学姐,甚至「迷信」他们的话,哪怕只是一句简简单单的「我相信你」。迷信固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我希望你最少也得「迷信」一位成功考上研的学长或学姐的话(某个你最中意的经验贴),因为有时候迷信不是让你愚昧,是给你一些坚持下去的希望。

希望学弟学妹们在看任何前人经验贴的时候永远记住:吾之蜜糖,彼之砒霜。每个人生来不同,这不仅仅体现在价值观念上,学习方法也是。不必过分地在意他人具体的学习方法,要学会有选择地吸收,适合自己的方法永远只能自己知道。根本不存在什么最好的学习方法,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漫长的考研期间,无可避免地会出现怀疑自己的时刻。

3.如何考上研

先说我自己的观点: 90%的努力+ 10%的方法论。

我知道大家看到方法论就头疼,但这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以我个人看来,大部分考研党的学习理念是有问题的,甚至十分糟糕。大家的智商相差无几,所使用的复习资料近乎一致,付出程度也未必有多大差异,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初复试第一,有的人却连国家线都没过呢

 

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首要目的。

数学怎么学,英语怎么学....具体在每一科目上,已经有十分多的经验可以借鉴,一些考研大神们的高分我也是望尘莫及的,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而我想斗胆谈一下我对考研整体的认识。

考研,本质上只是一门选拔性考试,且还是一门时间跨度不需太大的考试,教育部希望考生用几个月的时间初步掌握在本专业深入学习的基础知识,这就决定了考研本质上带有突击性质。

考研首先做到的就是坐得住,从早到晚,从夏到冬地付出。这是考上的前提,任何人都无法逃避。

我知道很多人都想知道那些学霸都是如何做到自律的,为什么他们可以不知疲倦地刷题、背书?有的人将其归结为自控力,有的人则感慨一声天赋异禀。我告诉你,或许这些都不是。

是欲望,让一个人可以长时间地付出。自控力是一项消耗品,它仅仅在时效很短地事情上生效,需要每日补充(睡觉)。而欲望却是一直在燃烧着的,让人能够长期不懈地做出不朽的事业。那些不知疲倦且极为自律的学霸,他们大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就不会在是否学习、学多久这个问题上面纠结,他们会不由自主的做到最大的努力。

 

二、思想准备

基本原则

1.看清最重要的事

除去我高考失利中存在的偶然因素,现在看来,高中时代的我很傻:我不懂得合理的分配精力与时间。而这个问题同样在很多考研党身上出现。

考研途中,你会不可避免地面临类似的问题。时间有限,到底是学习,还是休息;学数学,还是学英语;学高数,还是学线代,这些都是需要做出科学选择的。

我遇到的困难还有机械专业的课程设计、专业实习、 有关实验格外的多,所以时间还是比较紧迫的。有一些学弟学妹向我抱怨时间不够,但实际上我的总体复习时间也是很少的。重要的事情很明显,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清。每个人精力有限,各科绝非是平均分配。做到这一步,我想你就超越了大部分竞争对手。

看清真正重要的事,还体现在别把太多时间花在寻找方法上。千万别误入歧途,认为你所缺少的是学习方法。方法很重要,但要永远记住:立即行动,开始做题,是提分的唯一途径。

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时期,盲目的找院校信息、学习方法,用各种各样的考研视频把自己的网盘塞满,还满满的成就感。其实都是徒劳的,对最终结果没有任何实质帮助。

2.学习过程的阶段性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相比经常模拟考的高三,考研期间无法对自己的实力进行估量,也就不知道自己将要做哪些工作来提高,或者哪些工作实际上是做了无用功。

我想考研途中最痛苦的绝不是日复一日的学习, 而是有时候你会发现学习没有效果,看不到进步甚至还远比不上往日。

关于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就不是我能解释的了。但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过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你熬一碗很有用的鸡汤,这句话也是从某位知乎答主那里取来的:看似最没有希望的时候,就是希望最大的时候。这真的是一句十分有魔力的话,帮助我度过了很多难熬的日子,那些充满怀疑与绝望的夜晚。

正确认识学习过程的平台期,并坚定的相信随之而来的就是阶段性上升,才是一个聪明人该做的事情。我就简单谈一下自己经历过的几种平台期,希望对各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英语

我的平台期主要体现在阅读分数上。我总是过分地在意每一年的真题错了几个、相比以往少错了几个,认真地记录下来,甚至划出了折线统计图。

可是我发现,我的阅读水平总是在答错4个左右徘徊。没有进步,也就无所谓了。可怕的是在2010年,错了8个。那时真的是无比的怀疑自己,不懂得每天背了这么多单词,有什么意义。但仍旧还是硬着头皮往下做。

根据我后来的感悟,看似错的个数差不多,实际上是由于考研试卷难度在提升,以及平时做题时我们无法保证一直在最佳状态,往往不能反映真实水平。

2)数学

我的数学平台期主要出现在第二轮复习刚开始时,感觉很多内容都已经忘却,甚至不如刚开始复习时的水平,那种滋味仿佛武功全废一样,是特别难受的。其次是后期,大概是11月底做完历年真题以后,再加上学院三周的日常实习,英语、政治、专业课的背诵量,使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提高自己,经历了一段迷茫期,最终我的成绩也不是很好。

至于第二轮、第三轮复习时会出现忘却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客观面对这个事实。真正重要的不是具体的解题方法,而是那看似玄之又玄的解题能力。只要坚持不懈的刷题,每个人的解题能力都会得到长足的提高,不必拘泥于记住具体的解法。你的思维水平到了,解法什么的随便看看就能记起来了。

3专业课

一定要早做准备,如果考的还是名校,那我觉得你放在专业上的时间精力应该和数学相当,甚至还要多,这个自己权衡。

我自认为在应付机械专业的考试上还算颇有心得,而这门课恰是一个完美的例外。大工823参考书是大工本校贾振元院士编写的教科书,主要分为金属切削刀具和机械制造工艺学两部分。这门课难点就在于前一部分理论性很强,后一部分则格外注重实践,而且只有大工考这门专业课,市面上流传的资料非常有限,习题质量也是层次不齐。

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我从开始复习到上考场的那一刻都处在平台期。我考研时大多数充满怀疑和临近崩溃的瞬间都出自于此,到最后临近考试的时候,还有一些知识点依然无法充分理解,只好硬着头皮背诵下来,考试的时候也遇到不少。我也感到很庆幸。

无论如何,要有属于自己的排解方式

考研期间,最好有一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能够完全的理解你。因为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定位都是不准确的。有的人自视过高,有的人则总是缺少自信。所以他人对你的看法就至关重要。一个好朋友,他能够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上帮你解决心中的困惑。

考研不易,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所以互帮互助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人总是这样,我们无法轻易的排解自己,但却有各种方法劝服他人以及被他人劝服。也许你适合独来独往的学习方式,但希望你总要找到那么一个人,可以在你难受的时候能够跟他说说话。




 

其次,我的个人的排解方式主要就是听书、跑步。考研期间,我一直都有坚持跑步的习惯,身体很重要,有个健康的身体不仅可以充分保证学习的连贯性和效率,还是一个整理思绪和制定计划的好途径。我也利用各种零碎时间先后听过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以及部分百家讲坛系列。

体会就是,你若心浮气躁,不妨读史。那些纵横捭阖看多了,必然宏大不惊,许多困扰你的事其实也困扰着很多人。

总之无论心中有什么烦恼,希望大家可以在大脑或纸上列出,逐一排解,并劝说自己,给自己打气。就好像所有的烦恼都留在了过去,又重获斗志。就是这么神奇。

一本书看三遍要比三本书看一遍效果好得多

这句话尤其体现在数学上面。市面上的题集多如牛毛, 千万别被题海淹死。同时记得看过一位学姐说的话,送给大家:如何判断一本考研辅导书要不要买呢?当你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做第二遍的时候,请不要买。


三、初试

前面已经说过,具体到每一科目,知乎上有很多优质的回答,我在这里就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大家有选择的接受就好。

1.数学

今年数学还是比较难的(抛开考场效应不说,我认为难度能排在历史前三)我的分数也才刚过百,所以跪求大神勿喷,我不是那种随便复习四五个月就可以考到高分的人。

在这里斗胆谈一下自己对考研数学的认识。

数学三门课,最难入门的是高数,考试中对高数的要求也是最高的;想冲击140+甚至150,最大的障碍是线代;相比之下,概率显得比较简单,其中存在很多解题套路。

这三点仅是我个人对三门课的领悟:线代属于想拿分很简单,但万一出道难题就要人命的那种。而高数不管如何出题,思路还是那几种,总能有头绪,它的硬核计算很少,更多的还是通过一些通用的技巧来解题,比如换元法、构造函数、凑微分法等。概率论在很多人看来是玄学,学起来概念很多,概念间的关联相对较弱,但是概率出题是最中规中矩的,解题方法,乃至流程,都是很固定的。

我全程跟的是汤家凤老师,也曾试听过一节张宇老师的「点火公式」,两位老师本身的水平都是毋庸置疑的。

相比之下,我感觉宇哥的视频课风趣幽默,侧重于解题思维;而汤神的视频课更强调解题方法(甚至是模式化的解题套路)。二者没有优劣之分,殊途同归,水平的提升从来不在于听视频的过程中,而在于实际的解题与反思。

最后,我认为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要养成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思考对于数学的学习是最核心的,更甚于做题。

还有一点就是,合理使用演草纸,混乱的草稿很容易导致计算的错误,甚至会难以看出题目的思路。我曾经在图书馆亲眼看见一个人,将一个矩阵写在纸的正中间,一个矩阵就一张纸。如果这是考试的话,会特别浪费,而且若要向老师索要演草纸必须收回原来的草稿,这样极不方便检查与验算。

2.英语

英语复习有一条不得不知的原则,那就是只做真题。有了这条前提,那么英语的复习就十分简单了。

首先不得不解决单词问题。这一点仁者见仁,有的人适合拿着一本大厚书从头到尾的背,有的人就喜欢看视频课(恋恋有词),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吧。

实际上在你做真题做到一定阶段后就会体会到,考研英语真正的难点并非在英语的阅读本身,而在于思维方式、推理能力以及一些你对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文化的认识程度。

无可否认英语阅读能力是一切的前提,但也只是前提而已。我认为任何一个过了4、6级的同学都具有不错的阅读能力,也就获得了取得考研高分的基础,在考研英语面前也就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也正因为此,有些人6级600+考研却上不了70,有的人看似基础一般却能逆袭。这其实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因此,复习考研英语首先要端正心态,无论你的基础如何,都不要因此丧失信心或是沾沾自喜,逆袭的故事大家都很喜欢,但本身基础不错却倒在了考研上面就太让人惋惜了。我想考研英语是为了让我们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能力,为读研期间阅读英文文献做准备。

相比之下,四六级阅读的解题方法无非是「找到原文」,根据题干关键词定位到原文相应部分,那句话就是答案。但你做考研阅读就比较尴尬,也许每一个选项都可以在原文中有疑似对应的部分,甚至都是文章原话。这就是考研阅读的真正难点。四六级的选项分「正确」与「错误」,而考研的选项中,很容易出现「合适」与「最合适」之间的艰难抉择。

根据以上认识,就可以解释为何考研只需要做真题了。因为既然考研英语的难点在于思维方式和推理,而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文章都不可避免的体现出自己本身的逻辑与思维,那么所谓的绝对客观是不可能存在的。

对于考研阅读,考研阅读真题的题目、每一个选项、每一个可能的陷阱就是出题人的「文章」。得分的关键并非是读懂英文文章本身,我们要读懂的是出题人的「文章」。出题人自以为出题方式很中立,但实际上处处体现出了他们本身的思维方式,或者正常或者古怪。

作文的话,我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因为我不太会写,所以我只能背模版。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但确实是性价比最高的。如果你的考分目标需要英语特别优异的话,还是要实打实的提高写作水平,但如果只是想拿一个70来分,背模版就是一条捷径了。

3.政治

我是从七月份开始复习政治的,大概每天一个小时左右,复习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心得体会,按部就班看网课,刷选择题,最后狂背肖四(然而还没背完就上了考场0w0)

这是一个看命的科目,性价比不高,字好的同学就是要比你分高,这个不得不接受。但政治确实很难彻底拉开差距,这点大家完全可以放心。

4.专业课

不同专业科目差别巨大,大家可以去找目标学校已经考过的师兄师姐咨询,每一个考过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干货的。


四、一些感悟

距离考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考试期间一直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感触,但很多都已经无法一下子回忆起来,在这里补充一些些后来想起的所思所想:

1.知识的「冷藏」

根据我的经验,有一个很有用的小诀窍:看不懂、学不会的东西,不要死磕,过一段时间重新看,就突然领悟了。

难免会遇到一个很难的知识点,比如数学复习的第一道坎:泰勒中值定理以及积分证明。刚开始接触,难免要碰壁,说实话是很难。但如果一直死磕这里,就不太明智了。

人们对一门学科的理解是会不断深入的,在仅仅接触了简单的极限与不定积分后,突然要深入的学习证明题,难度的提升可想而知。而只要你抱着决心一直学习去,一定也可以啃掉这块硬骨头,但其后付出的时间成本是巨大的。有时候我们也要学一下五柳先生对知识「不求甚解」的态度,大大方方的跳过去,也许等你的思维成长到一定程度后再回过头来,很多题目其实都不值一提。

2.要摆出游刃有余的姿态

人这种动物,太容易被自己感动。有人曾说,自我牺牲是一个人最强烈的情感,我深表赞同。千万不要故意摆出一副苦行僧的态度,早出晚归,好像老天爷真的会被你感动一样。你只能感动你自己。

努力永远不是一件需要时刻被察觉的特质,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不是靠激情,而是恰到好处的付出与坚持。记住:太用力的人走不远。要保持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努力,超过生理极限的部分都是无效而可笑的。

以我为例,考研复习一直是6点20分左右起床,事实上这也是我生理上能够接受的最早起床时间。曾经有段时间,突然陷入了「与时间赛跑」的怪圈,想要争分夺秒。于是信誓旦旦的将闹钟改为5点50分,早起了半小时,就能多背一些知识点。可事实是早起了半小时,面临着一上午没有精神,在自习室昏昏沉沉,反而没有学进去任何东西。

这是一笔很清楚的帐,千万不要为了感动自己,或是与他人竞争而随意的逼迫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上限,在自己的可接受范围内努力,才是所谓的持续提升吧。

3.歧视问题

很多人都关心复试歧视这一话题。关于这一点,本科出身一定是老师要考量的因素之一,这毋庸置疑。

但所谓「之一」,就是如果你和一个出身比你好的学生表现出了相同的水平或考分,那么出身就是你被刷下去的直接原因。但如果你比他考分高,或者能力强,我想也没有人会把你刷掉。对老师来说你就是劳动力或是商品,质量一般,要怪老师只爱名牌吗?反之:「哇这个冷门牌子从未听说过但真的好好用」,对老师不是一个很好的反差萌吗?他要定你了。

4.关于考研党的格局

有的人很没劲,老喜欢和别人比时间、比进度。最最没劲的是偷偷摸摸的和别人比时间,对你的进度异常关心,而却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讳莫如深。

我想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人的身边都会碰到个这样的同学。我其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他们明明十分努力,还时刻关心别人的进度,却没有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呢?

无可否认这类行为本质上只是出于对于自我的保护。我们本没有权利评价他人的做法,但现在讲考研,我不得不说,我的想法是这些同学失在了格局上面。

一个人为自己的内心树立什么样的目标、他又是用何种途径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反映了一个人的格局大小。我仅仅就考研来说,把格局分为下面几种:

一度格局:不努力的人。在自习室玩手机、看动漫,在玩了之后无比悔恨,但到了学习时依旧会沉溺于自己的惰性。

我特别讨厌人性中软弱的部分,尤其是自怨自艾却又不作出改变的人,我认为这是一个成年人最让人瞧不起的一种行为,希望有这种做法的同学反省一下。

二度格局:努力但只关心自我的人。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这个社会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每一个考研党都是他的竞争对手。他的眼里只有如何提高自己的分数。他们过分的关注别人的进度和水平,无非是想要获取某种安全感,以及「获胜」的快感。

但由于支撑他们前进的是一种比较扭曲的心理,因此这类同学很容易迷失自己,忘掉真正重要的事情,陷入互相比较的怪圈,而忘掉了要实实在在的提高自己的成绩。在遇到困难时,也往往会缺少身边朋友的帮助和支撑自己的足够强大的内心。

对于二度格局的同学,我表示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处,你们也一定有不得不做的理由。但不妨听我一劝,尝试着敞开心扉,就会发现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光明磊落可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幸福。

三度格局:努力且一起进步的人。我认为这是最理想的考研人的状态。拥有与他人共同进步的人是不缺朋友的,他的复习过程也是充满快乐的。而且你要相信我,你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独立自主,朋友的关心以及帮助会让你受益匪浅。

5.考场心态的起伏变幻

虽说后来顺利上岸,现在回想那两天还是有一些糟糕状况完全可以避免,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考场心态。一个沉静放松的心态绝对可以帮助你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以上的水平。

重要的考试,不管是谁碰到都会紧张的,只是程度不同。

仍以我个人为例,我曾在考试前进行过多次模拟,上考场还是紧张到手抖。记得我在做英语一text1时,那是我做遍历年真题以来,第三次没看懂文章,我读了很长很长时间,(前两篇分别为2010 text4,2013 text4),事实上这篇文章很难,这导致我心态爆炸,其实后面的题目很常规,而我却没有发挥出最佳的状态。而我在考数学时,也有这种类似经历。

为了解决尽可能避免此类问题,一方面,你需要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内心;另一方面,我认为需要平时多模拟,同时尽可能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熟练度。

 

致谢:

  所有故事都会有结局,无论悲喜,无论黑白。纵使身犹在,却在某时某刻,与过去的时光,过去的自己挥手告别。

 

上一条:毕业生风采|俞维文:不积跬步 难以行千里

下一条:毕业生风采|高雪:巾帼不让须眉,不爱红装爱武装!

关闭窗口

地址:中国 辽宁 大连金普新区学府大街10号 机智楼 邮政编码:116622

    CopyRight   2020 DaLian University